北欧之行,预见初春的瑞典|浙大MBA北欧访学之瑞典站

2024-05-30 文/梁贝特 点击量:1637


        4月27日至57日,浙江大学 MBA教育中心开启了一场主题为《工业新时代的先进制造与新质生产力——北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道》的产教融合访学活动。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学系副教授胡琼晶副教授和MBA教育中心梁贝特老师的带领下,近30MBA学子深入瑞典与丹麦,展开了一系列高校学习、座谈交流和企业参访活动,旨在探索北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奥秘。



        此次北欧之行的首站是瑞典。在瑞典,同学们聆听了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房晓辉教授的《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讲座、瑞典研究院Karin Kärr女士的《瑞典企业创新和绿色转型》分享,参访了施魏科(SWECO)集团、哈马碧生态城和希斯塔(Kista)科技城,并深入体验了瑞典的Fika文化,参观了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诺贝尔博物馆和宜家博物馆。


学术探索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房教授以《瑞典创新的文化基因》为题,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房教授不仅深入剖析了瑞典创新的文化动因,更从人性驱动的角度解读了瑞典在全球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房教授指出,瑞典的创新精神源于其独特的文化和福利体系。与世界其他大国相比,如中国政府驱动、美国华尔街驱动、德国精英驱动、以色列先军驱动,瑞典的创新是由人性驱动的。这种创新基于人的自驱力,是源源不竭的。北欧的高福利政策,如医疗免费与学费全免,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北欧人民自出生起便跨越了底层马斯洛需求层次,消除了社会障碍,维系了富有冒险与勇气的维京精神。房教授进一步解释,瑞典的创新是其独特的北欧生态环境、维京式的传统文化、健全的福利社会和悠久的乡土情怀的互动结果。全民福利被视为瑞典从“0”“1”创新的第一桶金,让全社会每个人都无后顾之忧,敢于冒险,敢于尝试,不畏惧失败。通过房教授的讲解,学子们了解到北欧极端的地理位置和天气造就了人民的极致做法,形成了人定顺天的想法、静夜钻研的精神、计划第一的习惯,以及追求地缘政治中立的态度。更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当地人民朴实、低调、扎实的生活习惯。瑞典作为全球排名最富竞争力和创造力的经济体之一,其支柱产业包括核工业、汽车业、通讯业、制药业、精密设备和化学工业。北欧文化的无为而治和高福利社会为这种创新生态提供了制度保证。

        通过房教授的讲座,同学们不仅获得了对瑞典创新文化的深刻理解,更受到了创新思维的启迪。大家认识到,创新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文化、社会和制度的共同作用。


        瑞典研究院的Karin Kärr女士则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瑞典企业创新与绿色转型》的主题分享,不仅深入剖析了瑞典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更为同学们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思维和发展模式。

        Kärr女士首先介绍了瑞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前沿研究,特别是绿色炼钢技术的突破。她指出,尽管这些技术初期投入成本较高,但瑞典社会普遍认为,支付的费用不仅仅是为了购买一个产品,更是为了投资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因此,瑞典消费者普遍倾向于选择价格稍高但环保性能卓越的产品。她还指出,可持续发展不仅意味着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更涵盖了人类幸福感、家庭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讲座中,Kärr女士还强调了瑞典高等教育体系在产学研融合方面的成功实践。她指出,瑞典院校鼓励教授和学生进行自主研发,并将研发成果的所有权赋予个人,这一机制极大地激发了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也为瑞典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Kärr女士的分享,让同学们对瑞典企业的创新精神和绿色转型策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为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企业参访

SWECO集团和哈马碧生态城


        同学们还深入参访了全球知名的工程与设计公司Sweco集团以及备受瞩目的哈马碧生态城项目,对瑞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卓越实践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作为一家业务遍布全球的工程与设计公司,Sweco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友好型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该公司通过其专业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能效优化和碳排放减少,为构建绿色地球贡献力量。


        哈马碧生态城作为Sweco参与建造的标志性项目,其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的环保与可持续性,更在于它如何完美融合自然与人文,打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生态小镇中,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无不体现了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哈马碧生态城在环保教育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垃圾分类等环保工作早已成为瑞典人生活的日常,从小培养起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这种从教育到实践的无缝衔接,为瑞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哈马碧生态城,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湖泊、绿地、步道、自行车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在这里,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的日常享受。此外,生态城还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利用、垃圾分类等措施,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对哈马碧生态城的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座城市的成功并非偶然,它背后是瑞典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持和追求。这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此次参访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了瑞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卓越实践,更激发了他们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希斯塔科技城

        同学们还访问了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的希斯塔科技城,这座被誉为欧洲硅谷的科技中心以其独特的产学研融合创新模式吸引了全球目光。


        希斯塔科技城作为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研发中心,汇聚了超过200家高科技公司,涵盖了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这里不仅与周边几所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科研项目,而且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共享和创新网络。

        在访问过程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希斯塔科技城的发展历程和运营模式。科技城每年吸引超过10,000名研究人员和学生在此学习和工作,形成了一个跨界融合的创新生态。科研人员、企业家、学生等各方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打破了传统行业的界限,促进了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就产学研相互协作而言,希斯塔科学城科技项目管理CEO Marco先生别提到了瑞典的Electrum基金会。瑞典两大高校:斯德歌尔摩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三大企业巨头:爱立信+ABBIBM,以及斯德歌尔摩市政府+财政厅,三方联合推动建立了Kista如今涵盖商业、公共资源和科研支持的三螺旋创新模式。目前Electrum基金会容纳了非营利性组织Kista Science City、企业和民众共同合作测试的平台Urban ICT Areas和初创企业孵化器Sting。各种各样的Idea在这里不断汇聚、互相交流完善,这些创意也能在这里找到资金支持,整个系统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完备的外部环境支持。同时,三大发起方在Electrum的大楼里都有自己的办公室,除了平日中的产学研互相协作,各方的一把手每年还会有四次1小时的高层会晤,从上往下积极推进创新。

        根据Marco的分享介绍,同学们还了解到瑞典拥有众多世界级的独角兽企业,如IKEAH&MSpotify等,人均拥有的大公司数量位居全球前列。瑞典的科研转化率高达10%以上,远超中国的1.2%,这一成绩得益于其高度融合的产学研体系和鼓励自主研发的政策。


        希斯塔科技城的成功因素包括其small open economy(开放的小国经济),strong engineering heritage(深厚的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early adopters(对新文化的快速接受),participation pragmatism(平等的参与文化),trust(高度的社会信任),以及quality of life(重视员工生活质量)等。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希斯塔科技城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作为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区,希斯塔科技城通过高校、企业和政府的紧密合作,有效对接了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和产业需求,形成了强大的新质生产力。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区域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人文体验


        除了学术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同学们还深入体验了瑞典的Fika文化,并参观了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诺贝尔博物馆和宜家博物馆,这些文化地标不仅展示了瑞典深厚的历史底蕴,也体现了瑞典人民对艺术和科学的尊重与追求。


瑞典Fika文化体验

        在瑞典国家级导游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入体验了当地独有的Fika文化。Fika,源自瑞典语,原本仅指喝咖啡的简短时刻,现已成为瑞典文化的重要象征。它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休息时间,更是瑞典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Fika期间,人们会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与同事、朋友或家人共享一杯咖啡或茶,畅谈生活,分享经验,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Fika文化在瑞典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有争议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能在Fika时间的轻松交流中取得进展。这种松弛有度的工作环境不仅为员工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意思考和创新精神。

        体验完瑞典的Fika文化,有同学表示,这为为中国企业也提供了宝贵启示:在忙碌的工作中,为员工提供放松和交流的时间,不仅能够增进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力。借鉴Fika模式,中国企业可以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同时,这种社交机会也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提升整体竞争力。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政治文化与艺术交汇的殿堂

        站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同学们想象着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晚宴在这里隆重举行,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国际瞩目的焦点氛围。这里不仅是政治的中心,更是文化和艺术的殿堂。市政厅内部的装饰精美绝伦,每一处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议政厅头顶的画作,象征着日月同鉴,寓意着瑞典人民追求公正和平的美好心愿。而市政厅内顶部没有脑袋的画像,代表着瑞典社会对于个人错误的宽容与包容。这些画像仿佛在告诉我们,在瑞典,每个人都有机会犯错,但更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市政厅前的小女孩雕像更是让大家深受感动。她代表着瑞典对所有愿意奉献的人一视同仁的感激。这份感激之情,不仅是对个人的尊重,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赞美。在这里,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瑞典人民对于公正、和平和奉献的执着追求。



诺贝尔博物馆:科学巅峰与瑞典创新精神的展示


        诺贝尔博物馆位于市中心老城区广场边,博物馆涵盖了获奖者介绍、历史回顾、诺贝尔奖介绍、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平等内容,它在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国际性意义。天花板上,以索道的形式,流动展示800多名获奖者的头像和颁奖辞,33部滚动播放的3分钟电影,简明展示了获奖者的相关成果。非常幸运的是,在同学们刚踏入馆内不久,首位华裔诺贝尔获奖者、物理学家李政道院士的头像恰巧从大家的头顶滑过。

        在诺贝尔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同学们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直接触碰到了诺贝尔奖那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与荣耀。展柜里静静躺着的那封爱因斯坦的亲笔信,笔触间流露出他深邃的智慧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令人心生敬仰。而当大家找出莫言和屠呦呦亲笔签名的椅子时,更是被这种跨领域的卓越成就所震撼。馆内珍藏的每一件文物古迹,都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共同构成了诺贝尔奖得主们辉煌成就的天际线。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向世人展示了诺贝尔奖得主们的卓越贡献,更传递着一种科学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在诺贝尔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瑞典作为创新之源的深厚底蕴。这里不仅仅是诺贝尔奖及其得主故事的展示地,更是一个弘扬科学探索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



 


阿姆霍特宜家博物馆:探访家居巨头宜家的起源地

        瑞典的最后一站,同学们搭乘火车来到了被誉为宜家心脏的阿姆霍特小镇。踏入宜家博物馆,仿佛置身于一段丰富的家居历史之中。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宜家发展历程的展览空间,更是一个充满趣味互动的体验馆,让大家得以更深入地探索宜家的历史与文化。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大家被宜家的成功故事所深深触动。这家企业始终秉持着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的理念,通过不断创新设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高质量、低价格的家居产品。宜家的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则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在宜家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师生们都能感受到宜家对于家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宜家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激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灵感源泉。


结语

        四日瑞典之行,同学们不仅深入探索了瑞典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更在文化和思想上获得了丰富的滋养。从斯德哥尔摩大学教学的学术讲座到瑞典研究院的企业创新分享,从SWECO集团和哈马碧生态城的实地考察到希斯塔科技城的创新模式学习,每一次交流都是对知识和视野的拓展。


        体验瑞典的Fika文化,参观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诺贝尔博物馆和宜家博物馆,更是让学子们感受到了瑞典文化的魅力和对创新精神的尊重。这次访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为学子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老师感言


        此次作为学术领队,我有幸带领学生代表团踏上瑞典与丹麦的访学之旅,亲历了一系列行业先锋企业的探访,并深入体悟了北欧独有的文化与教育精髓。本次访学的目的在于探寻北欧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道,而实地的观察与交流无疑激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与灵感碰撞。所思所想的有很多,在此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看法。

        在北欧,可持续性早已深深嵌入企业精神与战略核心之中。绿色、低碳、环保,这些不仅仅代表着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驱动技术创新、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源泉。在这里,可持续发展超越了抽象的概念框架,成为政府、企业乃至每一位公民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展现出一种生活态度与价值共识。

        北欧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两大启示尤为醒目:其一,教育体系中对可持续理念的早期植入至关重要。通过从小培养孩子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与情感认同,我们能够从根本上确保社会迈向真正有实效而非流于表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传承。其二,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超越了环境保护的单一维度,它同样聚焦于人类福祉与个人成长的全面促进。在这一视角下,企业被赋予新的使命——不仅要致力于环境的可持续,更要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营造正向的工作环境。所谓的反内卷,不应被视为消极避世,而是一个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自我、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员工幸福感的契机。

                                     

--学术带队老师 胡琼晶


学生感言


        在此次北欧访学之旅中,我深刻领略了这片土地孕育伟大创新精神的根源。瑞典,这个孕育了全球科学与人文至高荣誉诺贝尔奖的国度,其深厚的创新底蕴与教育体系息息相关。瑞典教育体系的核心在于鼓励独立思考、批判性分析及创造性探索,这一教育哲学犹如生命之水,滋养着瑞典教育的灵魂,确保每颗求知的心都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无论社会背景如何,教育的大门永远向所有人公平敞开。瑞典证明了高水准的社会福利不仅不会滋生依赖,反而是驱动国家进步的强大引擎,激发民众潜力,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繁荣。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瑞典与丹麦都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在这两个国家,居民不仅享有充足的法定假期与周末休息,还被法律保障享有至少五周的带薪休假,确保个人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家庭、兴趣和个人成长之中。健身文化盛行,瑞典更是通过严格的健康政策,如限制酒精消费与糖分摄入,引导国民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丹麦王室成员亲自参与马拉松赛事,身体力行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成为国家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2020级周末2班盛晴芳


        在北欧的访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北欧国家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与其注重创新、合作、沟通以及保持开放的态度密不可分。

        首先,北欧国家在产品设计和研发阶段就着眼于全球市场,而不是仅仅关注本土市场。这种全球化的视野使得北欧的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提高竞争力。同时,北欧国家还注重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创新是北欧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北欧国家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国际交流。这种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为北欧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北欧国家还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此外,保持开放和积极合作的态度也是北欧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北欧国家与国际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公共事务。这种开放、合作的精神不仅有利于提升北欧的国际地位,也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021级集中1班 刘刈


        瑞典人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较强;幼儿园时期就会让学生尝试将苹果胡和塑料等不同的垃圾埋藏起来一个月后观察看有什么区别,以让小朋友直观感受到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的区别,持续灌输环保观念;大多数人愿意接受价格高但环保的产品,付钱不是为了买一个产品,而是买一个未来。资源禀赋下环境不同国情不同国家做的不同的策略选择;北欧对外输出的故事、概念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在现阶段能够有自信向全世界输出的观念是什么?这个有待发掘和发扬。

--2022级周末4班余旺



        这是一次跨越了地理和文化的探索,更是一次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思考。瑞典与丹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创新环境,还让我深刻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斯德哥尔摩的日子里,参观了市政厅、诺贝尔博物馆和瓦萨沉船博物馆,这些地方无不透露出瑞典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而聆听了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的讲座后,我对瑞典的文化、社会特色和创新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参访了Sweco集团和哈马碧生态城,亲身感受了瑞典在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和产学研融合方面的实践成果。在希斯塔科技城,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工匠精神和开放经济的特点让我们深感震撼。此外,体验了瑞典特色的Fika文化,领略了瑞典人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智慧。

        这次访学之旅,让我深刻感受到,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日常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已深深根植于北欧每个角落。这次的北欧访学之旅,不仅让我对北欧国家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让我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学和老师,成为我MBA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收获。

--2023级深圳班 蒋婷




素材提供:顾虹艳、郭焕果、罗前、马静吟、余旺、蔡志翔、詹思汗、周磊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