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院士开启这门“金课”首讲,浙大MBA产学研融合开启新篇章

2020-11-02 文/佟庆 点击量:1814

在40周年校庆之际,在科技与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今天。10月24日,《求是科技前沿与产业创新前瞻》课程首场讲座《创新驱动发展与基础研究》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在王小毅主任的主持下,杨卫院士在万众期待中为近400位MBA同学带来“突破”与“前瞻”。杨卫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司库,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固体力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曾任浙江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等职。讲座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主任王小毅主持,到场的嘉宾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小云、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裘婷等。


讲座伊始,杨卫院士回忆起2006年刚来到浙江大学时,学校的ESI世界排名在第695位,而到了今年,也就是2020年,14年间,浙江大学的排名在不断前进,上升至第57位。这也反映了中国的大学正在努力拼搏、奋力向前。




回看我们中国的现状,效率式发展已难以延续,开发式发展已举步维艰,资源式发展受限环境承载能力,高新技术式发展始终差人一步,引进消化再创新已是与虎谋皮,自主创新之路尚未完全走通,中国还面临修昔底德陷阱引发的“卡脖子”之举。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如何才能摆脱“卡脖子”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基础研究为梯,用创新驱动发展。

什么是创新?杨院士解释,是知识活动与管理活动的不断的更新。我国经历了4个创新阶梯:第一阶梯是效率式创新阶梯,由提高管理和产销效率而引起,体现为中国直走块状经济;第二阶梯是开放式创新阶梯,由已有技术转化而来,引进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第三阶梯是高新技术式创新阶梯,由已有科学知识转化而来,例如核技术;第四阶梯是颠覆式创新阶梯,由基础研究的新成果导致,例如原子弹、图灵机、谷歌搜索引擎等。




习主席说过:“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杨院士根据“卡脖子”问题的思考,指出中国需要寻求四个方面的突破:前瞻性基础研究突破、引领性原创成果的突破、拓展应用基础研究服务强国建设的突破、中国科学在世界科学版图上的复兴突破。从量子霍尔态和中微子振荡,到可以探测暗物质的卫星“悟空”,从金刚石改造的第四代深禁带半导体,到运-20的数字装配过程,从闻名世界的“天眼”到咱浙大杨华勇团队的盾构。为了实现这四方面的突破,我们各行各业的专家们在努力,中国在努力。


除开我们的突破和成果以外,杨院士指出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目前的短板。农业与健康领域、蓝绿学科(环境与地球科学)、核心高新技术领域。未来谁能掌握核心高新技术,谁就能赢者通吃。杨院士给我们分享了他实验室对于高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成果,灵巧性十足的机器人“抓得住”,跑步机器人“跑得快”,还有弹跳灵活的机器人“跳得高”。可靠的数字和丰富的例证穿插说明,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围绕杨院士的对于基础研究和进展的介绍,管理学院副院长谢小云教授上台为大家介绍了这门针对浙大MBA新动力班新开设的一门“金课”——《求是科技前沿与产业创新前瞻》,以及未来浙大MBA人才教育的新动向。谢小云教授表示,将管理学与理工农医等学科结合,是管理学院“商学+”教育生态系统的创新尝试。谢小云教授特别提到,今年正值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成立40周年,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作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价值观始终初心未改。




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杨卫教授分别给予了自己的解答,令大家收获颇丰。


Q1:基础科学研究应用到市场中、投资中,应该怎么看?

答:市场行为需要市场来考验,我推荐同学们可以去看看《生命3.0》这本书,可以思考下人类的硬件和软件在未来会如何发展。

Q2:当研究成果产业化,没有工科背景,该如何融入?

答:即使没有工科背景,你依旧可以对造出的产品价值做出自己的判断,以及实现这一成果的成本。我们讲的“工管结合”,还是有可能一起合作的。

Q3:一般聚焦尖端技术都在专业机构。实验室,而产业化则需要现代化公司运营,如何跨越这道“鸿沟”?

答:这也就是说要把实验成果转化到商业上。一般情况下是线性思维,按部就班或者接力式,分阶段进行,比如按研发、生产、营销等顺序,再或者是找全能型人才,打通各个环节。还有一种就是非线性思维,网络式的,里外互动,创新、技术、市场没有明显的前后步骤。

Q4:怎么看科技创新和行政管理?

答:这个问题可以看看“创新驱动发展”这几个字,“创新”主要是“技术+管理”,“驱动”则主要是行政方面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展”则更多的是企业家的推动,三者齐发力,实现不断向前发展。

Q5:在基础研究方面,特别是企业该做些什么?

答:刚刚也提到了,现在的R&D(研究与开发),可能是算法不一样,有调查称有75%企业投入其中,也许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可能实际还要少一些。基础研究要继续努力发展。企业要形成创新链,要重视基础研究和新技术,顺应趋势,做出新贡献。

最后,杨院士在回答同学们提问中讲到:“创新的主体是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驱动由政府行政部门来进行,而发展就需要企业家们在政府对资源优化配置后去完成。” 浙大MBA的学子们,企业家和未来的企业家们,行动起来!以基础研究为梯,用创新驱动发展。



《求是科技前沿与产业创新前瞻》课程一窥:


这是为浙江大学MBA新动力班(全日制MBA项目)量身打造的一门“求是科技前沿与创新产业前瞻”(简称“求是科技”)。具有鲜明浙大色彩的“求是科技”MBA金课,将浙江大学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中心引入到MBA课堂,将以大国重器和自主科研奋斗史为核心的思政教育融入商学课程,让MBA学生走进科技一线。


课程以实地参访和现场授课相结合方式开展MBA教学工作,并增加第二和三课堂,通过“一线体验-前沿探索-团队融合-科技转化-传播带动”五阶段培养,让MBA学生成为浙江大学技术成果的传播者和技术转化的主体力量。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