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联合学术交流会】央行推进数字货币的思考
2020-06-01 文/马瑞雪 点击量:1594
【央行数字货币的由来、功能及展望】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教授带领同学们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货币的演变历程,详细讲解了货币的本质和功能,由此延展到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异同,详细的阐述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奚教授指出发货币是政府行为,只有政府发的才是法定货币,它在法律上获得货币职能,有无限的法偿能力,即借助法律得到清偿的能力。同时,奚教授指出现在的纸币是信用货币,是借助政府的公信力在支撑,而非实物支撑。在对货币功能的讲解中,奚教授解释了格雷欣法则,通过劣币驱逐良币原理详细说明了政府不允许两种货币同时存在的原因,这也引申出了政府对待数字货币的态度的转变。奚教授强调电子货币作为数字货币的前身,是法定货币的电子化,这些货币的基础还是人民币,只不过是借助电子媒介进行结算,而后期出现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是非法定的电子货币,它们的基础是数字技术。
在奚教授揭开了数字货币的面纱之后,中国政法大学全球价值链与票据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朱晓武教授从技术创新和监管角度,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刨析。
【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创新、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朱教授在开篇说明了央行数字货币在技术选择上是否应用区块链还没有确定,同时央行数字货币也没有具体的落地时间表。朱晓武教授指出了解央行数字货币的基础最靠谱的渠道是看中国人民银行拥有的数字货币专利文件。紧接着,朱教授借助最朴素的经济学原理,说明了央行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的原因,即数字货币可以使交易费用和共识成本变低。
朱教授借助CBDC对数字货币四个关键属性的定义厘清CBDA、CBCC和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并清晰的解释了央行数字货币的表达式结构。强调数字货币相对于纸币优点,即在纸币拥有编号、金额、发行者签名的表达式结构之中,加入了应用扩展和可编程脚本这两个要素。而这两个要素也大大增加了数字货币的想象力,如应用扩展可将数字货币限定在具体的领域内使用,如扶贫领域或建设领域,而可编程脚本则为数字货币添加了智能合约的性质,当合约达成自动实现货币的转移支付。
朱教授进一步解释了易纲所说的“央行数字货币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的原因,在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未通过检验的情况下,贸然推出数字货币,可能会出现像之前奚君羊教授所提的格雷欣法则一样,造成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朱教授还借助2016年以太坊分叉的缘由,著名的The DAO事件为引子,解释了我国对区块链创新和监管项目的情况,并总结了我国从严格视角的“一刀切”到法商视角的“包容与规范”的监管思路。最后,朱教授分别从法律风险方面,创新能力方面,区块链项目方面,社会关注方面四个维度对中国企业区块链创新与监管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进行了解释说明,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作为最后的分享嘉宾,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帅博士从原理技术和应用层面解释了区块链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张帅博士一开始便从技术角度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之间关系的下定了没有必然联系的结论,紧接着层层递进,分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区块链的来源、技术原理、链和币的关系,清晰的解释了为什么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张帅博士提到区块链不同于AI技术、5G技术等,它是一个草根技术,来源于比特币。而比特币的诞生,源自极客们的一个想法,他们认为以各国中央银行为首的中心化的货币制度是造成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因此极客们希望创造出一种能够在全球内自由流通的去中心化的货币。由此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便诞生了。
在奚君羊教授、朱晓武教授和张帅博士的分享之后,三位嘉宾分别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央行数字货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以及链在电商、银行领域的影响等问题,整整两小时的知识盛宴、回味无穷。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由来自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商业应用中心主任、弦子科技的武婕总给同学们带来抽奖彩蛋——“区块链”红包,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近距离体验了一次“链”的感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