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德国三月有感——浙大MBA德国交换生小记
2013-06-26 文/MBAChina 点击量:5085黄震宇,2011级浙大MBA脱产班同学,于2013年3月赴德国GEORG-SIMON-OHM管理学院,开始了为期半年的交换生学习。目前,黄震宇同学已经在德国学习、生活了三个多月,他将与大家分享下他在德国的“那些事儿。”
德国时间3月15日06点40分,飞机降落在法兰克福国际机场。经过长途的奔波后,我们终于踏上了德国的土地。迎接我们的是零下7°的气温、泛红的曙光、清澈的蓝天、白色的大地,以及显得那么陌生与新奇的一切。我用激动的心情迎接着将要发生的生活,对自己说一声:“ Willkommen zu Deutschland“。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而我相信这段不同寻常经历将非常的宝贵与难得,所以我尝试着记录每一天的心情。不出所料,瞬间,整整三个月过去了。此刻,我希望与大家分享。
学习篇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所交换的大学:Technische Hochschule Nürnberg Georg Simon Ohm(以下简称GSO)。这是全德最大的科技大学之一,而GSO的MBA项目在德国的排名是前三。通过学校的名字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所大学最为著名的就是曾经在这儿任职多年的校长Georg Simon Ohm。没错,他就是“欧姆定理”的创造者。
在我看来GSO的MBA项目最大的特点学生来自全球各地、五湖四海。我们班同学,除了来自德国本土的同学以外,还有来自北美、南美、东南亚、中东地区、东欧、西欧、非洲等各个地方的同学。这样错综复杂的文化背景,自然会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来带不同的思考逻辑,于是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如果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对方的文化,相信对于彼此更好的沟通与合作都不无裨益。
来到德国,自然要分享我对德国人以及德国文化的认识。非常幸运,我们来到的城市是纽伦堡,曾经德国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纳粹大本营。二战后,德国政府将这座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城市按照二战前的模样进行重建,或许他们希望将次作为警钟时刻提醒着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而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大城市已经被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占领着,不复往日的气息。一句话:在这里你更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德国人。
图3——纽伦堡
德国人是规矩的。他们做事情完全按照我们国内所谓的工作守则来进行,几乎没有妥协或者变通的余地。在我们刚来这边的生活,我们需要去德意志银行办理一些手续,其中有一项需要我们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填写与传送,但是由于时间急迫,我们希望能够现场直接人工填写,但是遭到拒绝。这样的行事方式,在我们看来未免过于死板,但其好处在于避免了一些风险的发生。德国人是有计划性的。在我们刚到学校的第一天,学校就将我们的课程表发给了我们,细节到每节课的时间、地点,以及期间的节假日时间。我发现许多同学拿到表后就开始做一个月后,两月后,甚至更久以后的计划。每天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这样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很多费用(尤其是旅行)。我同时在想,能够实现这样的计划性,也有其前提条件,比如:大家都按照这样的方式生活。
德国人是专业的、认真的。曾经有幸目睹过一次德国10岁一下小朋友的足球比赛。他们并非专业运动员,但是他们的训练方法以及态度决定了德国足球、德国制造以及德国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一句话:以小见大。赛前他们会进行标准的热身,每个小朋友都非常认真的准备着,没有偷懒,打闹,动作做的有板有眼。比赛开始了,每个小朋友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场上位置,防守的防守,进攻的进攻,守门员虽然活不多,但是也时刻关注着场上的局势,防止一切的意外发生。你可以看到他们为了争抢每一个球而不顾体力的全力奔跑;你也可以看到前锋连过4人,骗过守门员后的轻松推门。足球,在他们的年纪更多的兴趣、是游戏,但是他们同样用非常专业的态度来对待。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在上周末,也就是我们管院毕业晚会的同时,这边也举行了非常重要的活动:毕业典礼。我想用庄重、温馨、欢乐、感动来形容。就像美剧里经常看到的正式场合一样,男士们都身着西装、女士们则是一身优雅的晚礼服,餐前大家举着手中的美酒或者饮料互相问候着、祝福着。能沾沾这样的喜气、吸收下正能量,心情自然愉悦。西方与东方虽然都非常重视家庭,但是表现上却有不同。这样的晚会,且不说院里的教授们都带来了自己的家属,他们还正式邀请了毕业生的家属前来参加典礼。其中有一位毕业生来自上海,她的家人也不远万里受邀前来参加。我相信这样的感动会一直留在她,更是她父母的心中。一辈子的骄傲。
生活在德国
这是一个从文盲到半文盲进化的过程。两个几乎不懂德语的人来到了一个德语国家,生活在一个几乎都是德语的城市。去超市,看不懂标价签上的文字,经常需要停留在一个东西前很久,然后用手机确认这是苹果还是桔子。更记得第一进超市,把面包粉当做了面包,就因为盒子上的图案是面包。
当然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还是快速的。短短时间内,我们就习惯了中餐简单处理,晚上9点后天才会黑,所有超市、商场会在周日打烊,垃圾需要分类处理等等。然而要融入一种新的文化就显得没这么简单了。个人觉得西方的社交主要载体是party和bar,所以要想融入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可以多参与这样的活动。德国人,尤其是巴伐利亚州的人,总体上比其他德国人更加保守,但是酒过三巡后,就放开了,话语就会多起来。全世界都一样。
我们的宿舍不在学校内,而是在一个居民区,到学校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宿舍虽然不大,只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独立卫生间、厨房设施、冰箱、衣柜、床、桌椅等一应俱全。所以生活起来也非常便利,还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饭菜。都说到了国外后,女孩子都会换保险丝了,的确如此。
在这边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德国人的生活同样是守秩序的。来了3个月,几乎就没有见过车祸,甚至是轻微的刮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德国总体没有国内那么拥挤,但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非常遵守交通秩序。曾经有一次驾车行驶在传说中不限速的德国高速公路上,发现每辆车都根据自己的速度在自己的车道上行驶,慢的就靠右侧,想超车就开到左侧,如果速度下来就回到右侧。而在弯道,再快的车都会停下来,左顾右盼,等直行车辆过去后再启动。想到如果国内也能有这样的秩序,车祸将会减少多少。
德国的绿化率非常之高,我们住的附近就有两个非常大的公园,而每次去学校也同样会经过一个非常大的公园,许多树都已经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纽伦堡的人们会在天气好的时候不管是早上还是下午,横七竖八倒在公园里,看书、聊天、玩耍,这就是德国人的生活方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到德国后我们就开始了不断的旅行。捷克、奥地利、意大利、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当然还有德国的许多城市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冬日壮丽的新天鹅堡、被爱情填满的布拉格、辉煌一时的古罗马城、月夜下更加迷人的威尼斯、以及被美到无言的瑞士之巅少女峰等等,这一切都触动着我的心灵,仿佛就在昨天。当你还在质疑windows桌面是PS的时候,我已经身处在这样的幻境之中,用什么样的辞藻才能形容这样的心情?
图11——奔驰博物馆
在国内,或许没有如此亲密的感觉,但是在国外,这样的情感显得特别炙热。和校友们回忆着玉泉的留食餐厅、之江的校舍、紫金港的食堂,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惬意。大部队中,有来自美国的老大哥,有正在读研的小兄弟,也有已经结婚定居在德国的夫妻,不管来自何方,不论未来在哪里,我都真心祝愿浙大的兄弟姐们一切顺利!
再次感浙江大学德国校友会!
最后,真诚感谢浙江大学MBA中心给了我这样宝贵的机会,让我实现儿时的梦想。同时从心底里感谢同行的黄瓯同学,他不但是我生活上的好伙伴,更是我精神上、学习上的老大哥。此外也非常感激时刻关注着我们俩的老师和同学们,有你们的支持真好。
“我是ZJUer,我骄傲!”
黄震宇
2013/06/15
于纽伦堡,巴伐利亚,德国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