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MBA英国访学日记之三:大不列颠的风土人情
2013-10-31 文/MBAChina 点击量:3785
浙大MBA中心编者按:对于英国访学,不应该仅仅是学术和先进企业的学习,更应该是对英国整个社会状况的感悟和思考。从风景、坏境到生活、交通……在短短的十天里,浙大MBA同学深深沉醉于那里叹为观止的异国风光,令人折服的学术成果以及无处不在的人文气息中,受益良多。本期中心整理、归纳的主题为:英国的风土人情。
文/浙大MBA全体访学团成员
一望无垠的田园风光
当汽车离开城市,窗外是一派田园风光。沿途是起伏的草坡,虽然已是冬天,但草却依然翠绿,并被修剪得格外整齐,偶尔一片草坡上有一些马、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偶尔坡地上一棵孤树,伴随着自己的长影,与那些明暗相间的坡地构成一副光影迷人的风景画。英国人对于乡村具有与生俱来的感情,也许正是因为乡村气质塑造了英国绅士的优雅与从容不迫。
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的国家,18世纪60年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让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使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同时也使伦敦成为“雾都”。现在的伦敦已经没有一点雾都的痕迹,现在的英国早已不再是世界工厂,也早已跨越了工业时代。目前服务业是英国的主要产业,占GDP的2/3以上,制造业仅占10左右。英国农用地占国土面积的77%,其中大部分是草场和牧场,仅1/4用于耕种,森林覆盖率达12%左右。于是,每每车窗外的风景印入我们的眼帘,都会有种是电子屏幕制作出来的幻觉。
英国的天空是带着通透的那种蓝,让人一着地就要自主地深呼吸;英国的水是碧绿色的,让人有一种隔海相望的冲动;英国的草地青青、树木郁郁葱葱;英国的街道清洁、清静;一排一排的房屋充满着艺术和变化中的和谐之美,让人无时不感受到自然美景的力量和震撼。
9 月29 日早上直奔斯坦福德(Stratord-upon-Avon),该镇位于英格兰中部,全名是“埃翁河上的斯坦福德镇”,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peare,1564.4.23—1616.4.23)的家乡。沿着沙翁故居门前的街道,颇有中国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风韵。可能是星期天,按照英国人的习惯好多店是不营业的。虽然街上的小商品摊位前不时有人选购,但整个街道两侧由于银行和部分商店的休息,环境显得幽静,然咖啡店冰激凌店的生意较为忙碌。大约到了上午10 点多,随着游客的逐渐增多,但整个街景显得非常有秩序,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陡峻厚重的维多利亚式建筑与俏丽奇幻的哥特式建筑,在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中显得格外夺人眼目,让人大吸氧气的瞬间感悟到了人本生活的答案似乎真正找到了,也许幸福指数、宜居的标准都可以在此找到标杆,那就是莎翁的故乡——斯坦福德镇。
莎翁故居后花园
莎翁故居的后花园,正在进行一场莎士比亚的戏剧表演,2个演员深情演绎非常投入,观众三三两两的围坐在小院的木椅子上。真因为不是在专门剧院和舞台,就在游客身边表演,让人亲切的感受到莎士比亚就在我身边,戏剧和艺术就在身边。
第三天上午,我们来到了被世人称为“后花园”的湖区。湖区地处英格兰西北海岸,靠近苏格兰边界方圆达2300 平方公里,在1951年划归为英国国家公园,它是英格兰与威尔士的十一个国家公园里最大的一个。湖区著名景点之一,温得米尔湖是全英格兰最大的湖泊,湖面狭长,全长17 公里,最宽处2 公里,
他是童话故事“彼得兔”的故乡,也是电影“哈利波特”拍摄的场景之一。乘坐游轮尽享温德米尔湖的湖光山色;沿途欣赏石块砌成的建筑,排列整齐的游艇,别具特色,让人陶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色中。
英国的酒吧风情
早就听说英国人爱泡酒吧,而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日前途经英国中部小镇哈罗盖特。这是英国北约克郡的一个安逸的小城市,早在十六世纪,时尚的养生之道就在此十分盛行,这里地下泉水蕴含纯天然矿物质,小城由于许多英国贵族在这里洗温泉而闻名。如今,这些贵族的后裔迷恋上酒吧文化。夜幕降临,正是哈罗盖特小镇美酒飘香的开始,傍晚六点,除各式各样的酒吧外,几乎所有商店全部关门停止营业,因为,哈罗盖特的商场营业员把泡酒吧看作比上班挣钱更重要,翻上几倍的加班费也不敌去酒吧逍遥的诱惑。
我们在哈罗盖特公园漫步,刚过晚上六点,四周渺无人影,离开公园酒吧,天也渐渐暗下来,哈罗盖特的街道却愈加热闹。我们尾随摩肩接踵的人群,来到哈罗盖特一家风格最独特的酒吧坐下来,听着一位深情的歌手边弹边唱,感受浓浓的酒吧风情。
举手投足的绅士风度
在英国,称男人常说gentleman,女士不说woman,而是说lady. 开始几天,就算是在一个并不拥挤的空间,一位本地人从我们身边路过,都要说SORRY,我们都差点反应不过来。到了后几天,我们才同样用SORRY来作回应。有一天,在去格拉斯哥的路上,我们的大巴车突然抛锚了,停在了马路上,整整二十分钟内,后面的车排起了长龙,却没有听到一声喇叭声,我们一度以为是后面没有车!直到警察示意让后面的车先过,他们才一一开到前面来。还有一天早晨,我们去散步,天刚微亮。在一个小路口,我们准备过路,整条路最多四五米宽,看到远处有车过来,于是我们准备等车过了再走,结果三辆车,其中一辆垃圾运输车,都缓缓停下来让我先过。在英国,人一旦走到斑马线附近,车必须停下让人通行。在天还微亮,偏僻的小道上,没有电子眼,这些司机却依然严格遵守制度。
英国的经济和生活
漫步伦敦,作为欧洲重要经济体的英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的多。当人们行走在China town(唐人街)、Oxford street(牛津街),来来往往的人流不仅比中国杭州的四季青、武汉的汉正街都要多的多而且秩序井然,人们步行的速度快捷,显现出伦敦的时尚和繁荣。英国是欧洲的金融中心,伦敦是与美国纽约并称为世界级大都市,足以见证英国的地位。英国的经济是稳定的,它是“近代工业革命”的诞生地,这也使得英国在发展工业上具有先发优势,工业发展早,资本雄厚。传统制造业、冶金、汽车、航空、石油、机械、电子产品、生物制药等具有重要地位。旅游业是英国另一个重要经济来源。英国经济的现状,相对于其它欧洲国家来讲,是非常稳定的。当欧元区许多国家深陷债务危机不能自拔时,英国却独善其身,显示出独特而厚重的繁荣。
英国人的生活品质很高,漫步苏格兰街头,人们的着装传统且注重考究;行走在伦敦街头,人们的穿着洋溢着更多的时尚和现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显现出“满足”两个字。当我寻机与英国人攀谈,他们很乐观,他们以自己是英国人感到自豪。先前我总以为这个地球上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才有爱国主义,当走遍英国后,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也很爱国,差别只不过他们的爱在表现形式与我们有所不同。
英国的交通
英国的交通不仅发达,而且非常有秩序,当你行走在英国市中心,无论是南部的伦敦还是北部格拉斯哥,路边均设有交通控制按钮,行人要过马路,可以按一下,机动车会礼貌让行。公共交通普通使用双层巴士,行驶在街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出租车价钱有点贵还要给小费,特别是晚上,一般都要打电话叫车。司机的服务应该很不错。印象中,我们一行访学的十多个城市,无论沿途还是城市中心没有看到大小交通事故。我们一行乘坐的大巴士也从未遇到堵车现象。Underground(地铁,在伦敦叫the tube),建于1863 年,显得陈旧,但环境还是清洁的。
对于英国社会感悟:
一、开放、包容、面向世界的撒克逊文化。美国精神其实也大多来源于此,英美的文化精髓形成了国际主流价值观,贡献当下的普世精神最多。
二、重视教育,大学独立。我们参观了最负盛名的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这是世界现代大学的雏形(最早的三所大学是巴黎大学、萨莱诺大学与博洛尼亚大学,牛剑与巴黎大学为一体系)。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共同产物,当时社会趋于稳定封建强权牢固,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不断壮大。手工业者聚居一处生产交易形成了新型的城市。原有的基督教学校不再满足社会需要,新型的大学应运而生。那时,大学就独立于政权与教会,由师生之间依据协议而运行的教学组织。享有自治、师生免除兵役、参政、罢教与迁移等特权。剑桥大学就是因为抗议警察入校捕人,部分牛津师生迁移至剑桥而形成。
三、老龄化与高福利。体现在:
A 商铺营业时间短:店铺每天5 点打烊,周日4 点。天黑后除了酒吧街就没人了;
B 建筑:住宅大都石制,房龄大都50 年以上,外形古典内部装修精致;
C 老头老太太非常多。每天只是修剪花园,去去教堂,悠闲,节奏慢;
D 土地:城市之间的郊区全是农田牧场;城市之间公园非常多,且绿化很好,很适合晨跑,与自然接触非常舒服;
E 社会福利高:早在1349 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就颁布了一个有关救济的法令,其实质上为一个禁止行乞的法令。1531 年,亨利八世又颁布了一个救济法令,该法令被称之为第一个名副其实的救济法令。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是1601 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它在英国实施长达三百多年,而且影响了许多国家济贫法的制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