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MBA英国访学团日记之四——人文、建筑篇

2013-11-01 文/MBAChina 点击量:3516

编者按:在既富有历史深度,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国度里,时尚、音乐、艺术无处不在。这些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校园里、博物馆中。每一栋刻满历史痕迹的老房子、每一个街角的艺人、满街的书屋……似乎都浸满了文化,充满了故事。英国人对古建筑的反省与保护也值得国人去借鉴、思考。本期主题:英格兰的人文与建筑。


 

图、文/浙大MBA全体访学团成员

 

深深浸润的人文气息

 

   “如果你厌倦了伦敦,那就是厌倦了生活。”一位著名诗人的经典名句,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足以形容伦敦的巨大魅力。作为英国的首都和英格兰的首府,伦敦不仅是英国的,也是全世界的。这座缤纷多彩的城市既富有历史深度,源流可远溯至2000 多年前,又充满现代气息,永远走在时尚、音乐与艺术的潮流尖端。本次英国之行的伦敦主要景点想必是同学们所最有期待的。在周末的早上我们来到了伦敦塔桥。伦敦塔桥于1885年开始修建,1894 完工。塔桥中央有开闭式的装置,每当大船经过,水压的变动可使桥呈八字型打开。伦敦其它的桥与它相比黯然无色。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桥的颜色被设计成咖啡色,在战后的困难时期中,很多人因为受不了工作及生活的压力,在大桥上自杀。经研究发现咖啡色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压力,于是后来变改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天蓝色的外围。站在塔桥上,你会发现很多有特点的建筑,最抢眼的是一个鹅蛋式的建筑物,这座建筑物是伦敦市长官邸,也相当于我们的市政府办公大楼,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如果我们从前后左右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看这个建筑,所得到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

 

 


 

 

 


 

 

伦敦城市的分量,大概是由文化堆积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便是一例。进入伦敦,犹如进入了博物馆的丛林,目不暇接: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国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英格兰银行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皇家战争博物馆、戏剧博物馆、国家肖像画廊、华莱士收藏馆……坐落在伦敦的各个街区,都是免费开放,这些博物馆不仅收藏丰富,而且相当一些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建筑的珍品。

 

可惜时间紧迫,我们只去了大英博物馆和国家艺廊。大英博物馆是伦敦博物馆之最,巍峨庄严,气势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再现了各种不同文化的魅力。昔日满含着不同民族智慧的举世罕见的珍宝,在大英帝国强势之时,在各种手段之下,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发源地,如今在殿堂之上,默默地供人品赏。

 

伦敦是文化的海洋。一队一队的小学生在博物馆听课,从小就接受着自然、历史、科学、技术的滋润;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往往在美术、艺术馆里,三五成群地席地而坐,摆起了即兴的沙龙;公园长椅上,地铁车厢里,举眼都是潜心阅读的人们。伦敦的文化,还体现在保留自己固有的特色上:公交车都是红色双层车,给城市平添了几分生气,车的底层可一览五光十色的流动街景,顶层可纵目远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出租车都是老款的黑色方头车,让你恍惚见到了老伦敦老爷车的景象;高大威武的皇家马队、骑警又是伦敦一景,让人眼睛一亮细细体味,伦敦的文化犹如清新的空气,无处不在。

 

 


 

 

庄严神圣的教堂文化

 应该更确切的说是教堂中的英国,如果说英国没有教堂存在,这个国家可能就不存在,教堂是他们生活中太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深深地渗入他们的血液当中了。那里几乎看不到高楼大厦,你仿佛就真的走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它并不与文明脱节,确真是与现代的喧闹无关。而当你从一个城市一个小镇一个乡村望过去时,最高的那个建筑一定是教堂。

 

 


 

 

听说英国的任何一个小乡村,一定会有的是图书馆与教堂,这二者不可缺少。如果在英国大地旅游一定去的是每个城市的教堂,英国主要是基督教,也就是以耶稣为神的宗教,在它的宗教中没有女人的出现,这一点与欧洲以天主教为主的宗教有所不同。天主教主要是以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为神,在欧洲的教堂常常都会有圣母的形象出现,而英国的教堂则男人味十足,所以英国的教堂不论大小,都有霸气,这种霸气从它的建筑风格,从它的一砖一瓦都可以渗透出来。教堂一般都是哥特式的建筑,这种建筑的特色是它的彩窗,它的尖塔,它的肋架型的穹顶。英国的建筑多用石,经过年代,那石往往也会变黑,所以在英国你常常看到是灰灰的黑黑的一片,可能正因为如此,教堂才采用了那么绚丽的窗。

 

7日下午,我们步行来到圣保罗大教堂,进入教堂,却不得不被它的建筑,它的通体的气氛所折服。哥特式的风格一定是高高的肋架,仰着头一直地看着那些漂亮的弧型,惊讶于先人的智慧。教堂内部极尽可能地有各种各样的神与雕塑,神态各异,就仿佛是进了一个雕塑的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教堂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他们的政治、经济甚至教育无一不和宗教有关,教堂文化渗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气势宏伟的英式建筑

 

英国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外形对称柱式取得控制地位,水平分划加强,外形简洁,窗子宽大,窗同墙根窄,几乎只剩下一个壁柱的宽度,外形上仍然保留塔楼、雉堞,体形凸凹起伏;室内用深色木村做护板,板上作成浅浮雕。一些重要大厅用华丽的锤式屋架,由两侧向中央排出,逐级升高,每级下有个弧形的撑托和个下垂的装饰物。

 

英国建筑主要潮流是“古典复兴”。“古典复兴”是指古罗马复兴和古希腊复兴。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英国建筑了一批著名的古典建筑,为英国建筑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盛行的另一种潮流是浪漫主义建筑,又称哥特复兴,主要是在庄园府邸中复活中世纪建筑,模仿寨堡和哥特式教堂。在古典复兴主义潮流流行的同时,在英国又出现了建筑的折衷主义,就是把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捏合在一起,弥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局限性,这也称集仿主义。房子一般由砖、木和钢材等材料构成,少见钢筋混凝土。墙体保暖性很好,主要由于三层墙面:外层红砖、中层厚海绵或带金属隔热层的薄海绵、里层灰色砖。英式别墅主要建筑结构墙体为混凝土砌块,线条简洁,色彩凝重。坡屋顶、老虎窗、女儿墙、阳光室等充分诠释着英式建筑特有的庄重、古朴。双坡陡屋面、深檐口、外露木、构架、砖砌底脚等为英式建筑的主要特征。选用手工打制的红砖、碳烤原木木筋、铁艺栏杆、手工窗饰拼花图案,渗透着自然的气息。红砖在外,斜顶在上,屋顶为深灰色。空间灵活使用、流行自然,蓝、灰、绿富有艺术的配色处理赋予建筑动态的韵律与美感。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哥特式建筑

  英国的大多数教堂都属于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是13 世纪时传自法国的一种建筑样式,在此之前的教堂几乎都是日耳曼式的风格(其 他的欧洲国家一般都是罗马式风格)。哥特式教堂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尖顶拱和飞梁。尖顶拱使教堂有足够的高度,飞梁使窗户可以造的更大,教堂内部的光线变得更加充足。和哥特式的教堂相比,日耳曼式教堂的拱要更圆一些,天花板显得更有重量。英国教堂中,有很多都是经过很长一段时期才建立起来的。其中有很多在建筑初期时日耳曼式,建造途中改成哥特式的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也是其中之一。

 

 


 

 

 

乔治亚风格

 

    乔治亚风格是指大约1714-1811 年期间,流行在欧洲,特别是英国的一种建筑风格。这期间的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权。进行了殖民扩张,强盛一时。而此时英国正值汉诺威王朝统治

时期,大约是乔治一世至乔治四世统治时期所以乔治亚风格对当时世界的建筑风格的形成影响较大。这种风格是集大成的一种风格特征,它有巴洛克的曲线形态,又有洛可可的装饰要素。文艺复兴流传下来的古典主义有在当时著名建筑师帕拉迪奥的手下发扬光大。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欧洲的建筑风格基本上都是以乔治亚为原型的。

 

    乔治亚风格的主要特点包括:正立面常有古典门廊;廊檐下有长方形团排列,屋檐上有齿饰;窗户的六对六的标准分割,简化了窗棂线脚的处理,推拉窗的普及;大门常有长方形雕花组成排列图案,门梁上有竖向排列的长方形花纹。

 

 


 

 

巴斯

 

     城市巴斯位于英格兰埃文郡东部的小城巴斯,是英国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距离伦敦约100 英里的路程,属于英克兰的埃文郡东部的科兹沃,巴斯就是一个被田园风光包围着的古典优雅的小城,巴斯的人口不足九万,巴斯,就是这样一个被誉为英国最漂亮典雅的城市之一的小城,它的典雅来自乔治亚时期的房屋建筑风格巴斯和布里斯托是英国最有名的热气球巡游城市,这里有许多高山峡谷可提供良好的气球起飞场地,是当地的最受欢迎的游览活动。

 

 


 

 

 


 

 

“不能破坏古建筑,要发展请到别处去”——英国对古建筑保护的思考

 

根据《中国文化报》的报道,在二战之前的150 多年里,英国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有资料显示,约1/6 的乡村别墅被破坏,近2/3 的古建筑被新建项目摧毁。其中,利物浦的古建筑被毁现象尤其严重,大兴土木对古建筑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即便是二战结束以后,很多地方的情况也并没有得到改善。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英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英国1967 年在《城市宜居条例》(又称《城市文明法》)中正式提出“保护区”概念,指具有建筑艺术特色或历史价值的地区。截至2005 年,英格兰地区有保护区9374 个。同样,1980 年代,英国政府设立了英格兰遗产办公室。该办公室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专门负责对全国的古建筑进行系统调查、登记和保护,同时制定了相关法律,使古建筑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目前,英格兰遗产办公室有工作人员约2000 人,遗产地的专家、管理人员和各级机构公职人员各占一半。目前,全英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共约50 万处。

 

    英国的古建筑保护的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的规划管理部门负责。有了专业机构的指导与管理,认定和审批工作变得异常严谨。首先是由拥有者申报——任何人拥有的建筑,只要自认为有独到之处,都可以申报。经专门机构批准后,拥有者便可以申请政府拨款,对古建筑进行修缮维护。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按其价值分为三个等级,处于第一等级的古建筑只能占到总数的4%左右。如果拥有者自己不愿意保护和修复古建筑,那么英格兰遗产办公室就要派人做工作,甚至提供咨询建议和维修经费。涉及到搬迁、改建的古建筑,办公室需要开展的工作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更长。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扩建工程曾引起过争议,结果,独立调查人举行了长达5 年的听证会,才最终解决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益的矛盾。

 

    现在,英国的旧城内几乎都是老房子。“不能破坏古建筑,要发展请到别处去”,在英国已经达成共识。我曾咨询过已经在英国居住十多年的导游刘先生,他表示英国人平时就在古建筑里居住和工作,个人的住房一般也是购买二手房,很少拆除重建新房。英格兰遗产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就是一座被认定为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其外表保留了维多利亚时代建筑的精美雕刻和鲜艳色彩,但内部做了现代化的装修处理,成为伦敦黄金地段的高档写字楼。相当一部分大学,包括牛津与剑桥,都是还保留着做工精湛的古建筑并且作日常使用。

 

 


 


 

                                                剑桥

    除了官方机构,民间组织在古建筑保护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性民间团体中最重要的权威组织是皇家建筑师学会和皇家规划师学会,除此以外,还有5个环境部规定的组织:古迹协会、不列颠考古委员会、古建筑保护协会、乔治社团和维多利亚协会。地方性的相关民间组织则数以千计。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是一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志愿者组织,起初是为了抵制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师对中世纪建筑实行的极具破坏性的重建。如今,该协会已成为英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专业性最强的“压力集团”,让很多古建筑免遭衰落、拆 毁、破坏的命运。现在,协会不仅对城市规划方有建议权,还对其起着监督约束的作用。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