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浙大MBA金课走进中国探月工程,感悟航天发展里的企业家精神

2022-11-25 文/林依捷 点击量:2908

星辰大海,从未止步


前不久,红月亮的照片在朋友圈引起热议,难得一见的月食现象让忙碌的城市人再次抬起头来关注头顶上的这片蔚蓝星空。


仰望星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古时中国有五行学、星象学,中世纪欧洲有托勒密的地心说。如今,航天更是成了大国利器,也是国力强盛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中国航天也正以新的伟大奋斗开启新征程。


探索宇宙,从哪里开始,作为地球卫星之一的月亮,便成为了第一个人类踏足的未知疆域。





我们为什么要奔向月球?

人类探月的基本历程是什么?

中国探月工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怎样的?

探月工程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产业驱动和发展又有怎样的启示?



围绕四个问题,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浙江大学光学成像与检测研究所所长徐之海教授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金色大厅里带来了《探月工程——航天驱动创新发展》讲座,将近十几年来中国逐月之旅细细道来,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威武中华。永不言弃、追梦不息的航天精神也契合了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企业家精神。秉持“商学+科技”的理念,这也是浙大管理学院《求是科技前沿与创新产业前瞻》2022-2023学年第三讲。


左起:王小毅、朱原、徐之海、谢小云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原、副院长谢小云、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唐晓莉、求是科技课程组老师金珺作为嘉宾参加,浙江大学国内合作办副主任、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求是科技课程负责老师王小毅主持此次讲座。


   

航天科技是大国国力的象征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再到如今的航天时代,世界格局正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再到深空探测,航天科技日益成为彰显大国国力的又一硬核指标。”徐之海表示。



图:徐之海教授


奔月,在中国已从美丽的神话传说变为现实,从嫦娥一号到如今的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已让中国跻身航天大国之列,并向航天强国迈进。


奔月,在世界,从美国的阿波罗登月,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踏上太空之旅,也一次次刷新人类探月史和世界航天史。


月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天体?我们为什么要奔月?这就需要借助于专业的光学影像。伽利略发明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捕捉到了月球的珍贵影像,再到如今月球探测器上的一代代光学相机,月球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了:月球上有水冰、氦3、稀有的钛铁矿......原来,月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吸引着人类踏足。


“在不远的将来,也许30年以后,我们或许能在月球基地上看到这样的一幕:采矿、采水、建设,月球成为了我们的第二个家园。”随着对月球认知的不断深入,徐之海进行了大胆的假设。


宇宙浩瀚无垠,探月只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航天探测的触角也在向更多未知的领域延伸:2020年天问一号实现了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天问三号第二次火星探测……“到第二个一百年,也就是建国一百年时,我们的深空探测器将穿越行星系到达天王星。”徐之海畅想到,这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的两个一百年规划,飞天的梦想蓝图已经绘就。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随着深空探测工程日渐深入,对光学相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监视相机、降落相机,再到双分辨率光学相机,如今,科研人员们对于探测器光学相机的研发也在不断深入,“天问二号”计划2025年发射,将要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返回、主带小行星的环绕探测等任务。”徐之海表示,“我们提出了基于旋转衍射的快照式光谱相机的创新思路,如果成功的话,这将是传统与微纳光学、经典与计算成像相结合的新一代的高光谱相机,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据悉,目前初样机已完成,进一步深层次的研发仍在进行中,希望可以在不远的将来顺利问世。



科技创新需要企业助力


奔月背后,除了长期耕耘于研发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更有科技企业助力的身影。太空中在高速运动的探测器上拍摄如何防抖抗震,并能在黑暗中完美成像。据徐之海教授介绍,这种技术叫卫星遥感光学稳定成像技术,在探月三期高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高分辨率对月面成像中就用到了这项技术。这与如何在夜间手持相机拍摄获得最佳影像有相似之处。简单来说就是成像+图像处理,以华为手机相机的夜间模式来说,“当你保持手机镜头2秒钟不动,实际上已经拍了多幅照片,这些照片经过图像处理后,就能产生一张让你比较满意的照片,而这张照片事实上是经过后期处理的结果。”


一个产业的形成,除了基础科研之外,市场和企业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企业除了能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市场也是科技研发最好的试验田。“新技术、新想法在研制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难题,可以推动企业去突破和修正,进而促进他们在光学镜头制造领域不断提升。”他说,在航天相机的更新迭代过程中,就得到了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宇迪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民族企业的支持。


探月技术是航天科技的前沿,也在不断向民用领域转化,并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伴随着探月与深空探测工程的进展和航天技术的全面发展,中国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地球观测卫星应用体系,最直观的体验是“我们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以更专业的角度来看,则是精度越来越高的对地观测、越来越强大的侦查卫星能力。




“希望能更多更好地把我们民用高技术行业里的创新技术运用到航天中去,也把航天领域中的高科技反馈到民生产业中去。”在他看来,中国光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相比于越来越小、越来越薄、越来越智能的手机,目前太空里的相机还是太传统,不够小,也不够轻薄,仍需更新迭代。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智能手机领域,也面临芯片等诸多制约,需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航天技术与民营企业间应形成良好的互补互助业态。



企业家也需要航天精神


讲座前的一个环节,尤显隆重。徐之海教授向管理学院赠送了亲笔书写的墨宝“求是科技前沿与创新产业前瞻”。朱原书记则将课程总顾问杨卫院士签名的讲座证书赠与徐之海教授。这是“商学+科技+人文”的又一次结合,也是浙大管院致力于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的理念体现。


图:徐之海教授(左)向管理学院赠送亲笔墨宝



图:朱原书记(左)将课程总顾问杨卫院士签名的讲座证书赠与徐之海教授(右)



图:谢小云 副院长


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企业家?如何把浙江大学的商学教育做出品牌、做出特色?这些问题是管理学院一直在思考的。“科技强国已时不我待,今天的中国需要的是能够帮助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家,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这个趋势。”谢小云副院长说。科学家需要坚持、创新、突破,企业家也是如此,让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与有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同台也是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先生的演讲《我们选择去月球》中有一句非常鼓舞人心的名言,“我们选择去月球,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它非常艰难”。因为这代表了人类去探索未来、去改变世界的一种精神,一种企业家精神。可见,企业家不仅要着眼于脚下,更要仰望星空,彰显大国担当,面对航天事业的诸多难题和限制,企业家更应迎难而上,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和平是发展的基石,合作才能共赢。企业家需要开拓进取,也要携手共进。改革开放时期,月球上的土壤曾作为中美科技合作的一份特殊礼物。谢小云总结道:“我们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也需要放眼全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这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可持续保障”


一部航天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永攀科技巅峰的智慧,彰显了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航天精神,象征着大国国力,也奠定了世界格局之基。一部航天史,吹响了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的号角;商业、科技、人文的有机结合,也将描绘出一幅别样的商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