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RICULUM

教学培养

浙江大学MBA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换生留学随笔赏析

2011-07-05 文/浙大MBA教育中心  点击量:2998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新加坡留学随笔

浙江大学07春MBA 伍佳

    2008年1月6日,飞机降落在美丽的新加坡樟宜机场,我提着行囊,带着兴奋、喜悦和紧张的复杂心情缓缓地走向出口。令人意外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学生已高举着自制的迎接牌早早的等候在门口迎接我们,他是学校为我们国际交换生安排的Buddy,负责为我们未来一个学期的生活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位在新加坡呆了6年的大二学生,可以算是“新”百事通,他的热情和好客,让我们之前的一切忧虑烟消云散。在Buddy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办妥了相关手续,有了自己的小窝,生活安顿下来。

    终于与梦想中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见面了,想起温家宝总理去年11月份曾访问新加坡,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了题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的演讲,心情就十分激动。望着这所历史悠久,国际一流的高等学府,想到即将与之亲密接触,喜悦之情无以言表。

    在新学期的Orientation中,国大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和教学设施,解决了我们学习生活的很多疑虑,并使我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45位国际交换生互相认识,成为了朋友。

    国大MBA的选课及课程设置有许多特色,国际交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修3-5门课程,并有一周的试听机会来add 或drop课程,这一点体现了较为人性化的选课模式。Full-time的学生在选课上略有不同,第一学期他们需修完指定的核心课程,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要进行专业方向的定位:即确定自身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其中包括金融财务、市场营销、组织战略、房地产及卫生保健管理五个大方向可供选择。然后根据选定的方向学习相应的专业课程,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专业学分的要求。一般而言,Full-time学制是12个月或17个月,期间会有实习或去国外大学交换学习的机会。Part-time则是2-6年的弹性学制。与国内的MBA相比,新加坡国立大学MBA的最大区别在于学员不需要写学位论文,但对于课程的学习要求非常高。国大MBA的每一门课程几乎都包含了个人作业、团队作业、案例分析、小测试、课程报告及最后考试等等一系列的内容。要求学员修满68个学分,其中32分为核心课程,36分为选修课程,且课程平均分达到B-以上方可毕业。如果所选择的课程都是“full module”,每门课程可以得到4个学分,则最少需要修17门课程才达到毕业要求。

    由于是全英文的授课模式,语言关是中国学生需要努力逾越的一个障碍。我选择的课程中,有一门Corporate Strategy(公司战略)是印度教授授课,刚开始由于不习惯老师的发音,对授课的内容很难把握,在与教授进行沟通后,我每周上两次他的课程,为了提高上课的效果,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提起12分的精神,用心的聆听,认真的思考。2周下来,发现他的课并非想象的那么难懂,一段时间后渐渐地把握了课程的节奏。

    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喂食”(Spoon feed)学习方式的中国学生来说,国大的教学模式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很高的学习参与度,很多的Project和Presentation,很强的灵活性和团队合作。在课堂上,教授通常会就某一问题让学生展开研究和讨论,会鼓励学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外国学生,尤其是印度的同学,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和善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时候课堂似乎成为了一个辩论会的现场。教授在授课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从单纯的授课者向组织者和总结性发言人转变。通过这种模式,使得学习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Team work)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与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同学,用一种通用语言(英语)进行交流。慢慢地我发现,印度学生最爱提问;美国学生思想活跃;韩国同学善于思考、很踏实;新加坡同学是个“好好先生”,非常友善,又会为他人着想;菲律宾同学是个百事通……在这个“国际化的团队”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展开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不仅分享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不同观点,拓宽了自己的思路,而且达到了博采众长,取之补短的效果。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和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教授的Assignment,每次课前除了学习案例,还要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并要阅读大量辅助材料,通过不断思考总结出其中的问题,为课堂的案例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事实证明,课前准备的越充分,课堂讨论效果越好,收获也越多。上课的目的也从单纯的获取知识向交流思想,解决问题转变。课后,思考仍在继续,同学们通过网上Forum,对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达到透彻理解分析问题的目的。

    国大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校园网络超大的信息涵盖量和便捷程度让你无法想象。无论你是在教室、图书馆、餐厅,甚至是学校走道,只要你打开笔记本电脑,登陆你的用户名,就可以轻松连上免费的无线宽带。不仅可以在网上选课、查阅课程信息、预定续借图书等,还可以注册报名参加各种讲座和社团活动。我曾有幸参加了新加坡“水王国”凯发集团华裔总裁林爱莲女士的励志报告会,这位从贫苦孤儿到目前以2.4亿美元的身价,成为有史以来的唯一入围美国《福布斯》东南亚富豪排行榜排行榜前40名的女性,在报告会上分享了个人的创业经历。她提出了获得成功的三点体会:热情(passion)、网络(net working)及对知识的渴望(hungry for knowledge)。她的睿智、坚毅和热情给我们这些有志于个人创业的MBA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办的国际商业计划竞赛,去年11月正式举行,历时5个多月,全球共有400多支团队参赛,参赛人数达到1700多人。我们浙江大学也有学员组队参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3月份此项活动在新加坡举行了总决赛。会上,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和评委们的经典提问和点评,使我们大开眼界。最后,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省的HEC Montreal大学获得了冠军,国大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为了使自己在国大的学习经历更为丰富,我加入了国大管理学院中文校友会,成为一名助理编辑,为校友期刊《管理视窗》撰写文章。期间有机会接触许多华人企业家,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知识的渴求,尤其是在事业成功之时,都不忘为家乡做点事情那片赤子之心给予我极大的震撼。他们有的支持同乡会的各项活动,有的在国内出资办学校,有的开设工厂,支持当地建设。让我感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心紧紧的连在一起,让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的后代而骄傲和自豪。

    在这样一个美丽、安全、和谐的花园城市国家学习生活,让你情不自禁的要去了解它,感受它。那井然有序的城市景观,先进合理的道路规划,甚至看似不近人情的严格律法(例如鞭刑),都是新加坡政府所倡导的国家生存之道——“必须比其他国家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和更具有竞争力”的结晶。新加坡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南印度的一种语文)。有200多个民族生活在这片土壤上,其中华人超过总人口的75%,在李光耀资政的倡议和带动下,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成立了“通商中国”组织,搭建了促进中新两国文化和工商界交流的新平台。目前新加坡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和航空枢纽,第三大商品交易中心和炼油中心,第五大外汇交易中心和亚洲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建成经济发达、秩序井然、廉洁高效、环境优美的国家。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的交换学习很快结束了。这段经历,不仅是我人生旅途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更将成为一笔受用不尽的宝贵知识财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此文与所有MBA同学共勉。

(最后要特别感谢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给予我们此次交流学习的机会,预祝后续的交换同学学业有成。)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师生合影一

 

                         国大MBA及国际交换生合影

 

                      与国际商业计划竞赛冠军队(HEC Montreal)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