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分享会】第26期 浙江省创新创业政策导向和科创载体平台介绍 顺利举办!

2021-12-31 文/梁贝特 点击量:2965

12月20日晚,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邀请了来自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4位老师为同学们带来浙江省创新创业政策导向和科创载体平台的介绍。


第一位是姚文和老师,姚老师是国家级创业导师、浙大未企导师、浙大科技园运营总监。本次分享,姚老师主要从国家在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领域的政策导向、杭州市科创政策支持角度及若干政策解读、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简况以及科创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和发展方向探讨四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创新创业政策导向---国家、省、市、区展开阐述。从中央的政策,杭州的政策,浙大的政策展开,政策的主要切入方向有3个,第一个是人才---创新加创业。 第二个是科技---研发加落地。第三个是产业---税收加布局。这三者往往相互结合的。围绕人才科创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由科技自主,产业链自主,经济的转型升级,科技不被卡脖子,引育人才、成果、项目、产业组成。政策的主要手段核心就是给资源,分别体现在给补贴钱、给配套政策、安家支持、开绿灯,不同层级的人才享受不同的政策。


二、若干政策简要解读---以属地为主的政策落地。从国家相关法律讲起,目标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姚老师对这些的体会是:权利下放,模式灵活,程序简化,自主增强。 浙江大学层面也有相应政策,主要目标是促进转化、阳光创业、导向确立、解放人员、明确分配、简化流程。姚老师同时列举了一些典型创业政策支持:比如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等等。


三、行业简况介绍---新一轮发展大潮。姚老师有3点体会:1.新一轮发展大潮。2.纵向纵深推进专业化发展3.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国际科技部对大学科创的功能设置主要有:第一,科技创业孵化,第二,科技成果转化,第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第四,开放、协同发展。第五,创新资源的集成。接下来姚老师分享了中国、国外的孵化器服务。


四、部分科创服务与人才---向高端、复合型发展。姚老师阐述了浙大科技园与顺丰集团合作的智慧物流创新中心。顺丰项目聚焦3个方面:科研合作,专业孵化,投资合作。接下来浙大科技园要往哪儿去?姚老师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科技园升级版。第二,协同地方发展。第三,新型创新联合体。第四,合规与人才培养。他介绍了专业化探索的案例——浙大科技园·顺丰智慧物流创新中心,仅1年时间新增在孵企业20家,获得杭州市级专业化孵化器认定,成为拱墅区“运创联合体”首批单位成员,这个案例也让同学们可以更加形象的理解孵化器项目。面向未来,姚老师表示,希望打造升级版科技园、培育更多新型创新联合体、能够针对区域政府产业需求协同地方发展,同时注重合规与人才培养。


第二位是於晓老师,於老师是杭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浙大未企导师、浙大科技园总助及人力资源部部长。於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科技园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经营状况、发展成果、落地项目等总体情况。浙江大学科技园是一个正在上升的科创平台,能够为求职者提供职业和人生的高平台,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他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融通创新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双创生态的重要阵地,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於老师表示,浙江大学科技园拥有五大功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资源集成和开放协同发展,而未来最大的发展方向是创新资源集成和开放协同发展,因此,对于人才招聘,会更加青睐具有资源整合能力、对新事物的具有敏感性以及具备职业发展潜力的人才。科技园目前正在搭建三大中心(资源对接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和科技床头中心)和六大板块(“科创+”、科技投资、空间运营、科技服务、人才引进和国际合作),非常欢迎大家的加入。



第三位是裘欣老师,裘老师今年7月刚刚入职浙江大学科技园,作为一名员工,她与同学们分享了在科技园的工作经历与体验,她表示科技园给予了每个员工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很多好的想法可以得到尝试和落地,同时,工作地点背靠西湖,有非常舒适的工作环境。



第四位是许丽波老师,许老师是浙大科技园的人力资源主管,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了科技园目前的人才招聘情况:学历只需要满足硕士学历,全日制硕士最佳,专业方向不做要求。


最后,四位老师都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希望能有更多的伙伴加入到科技园,期待大家能够在创新和服务创新创业中成长,在贡献和担当中获得相应回报。


学生感言节选

2021级周末2班韩水萍

个人认为:自上而下的建议一种鼓励创新、鼓励交流的文化(导向确立);明确创新价值分配,明确实“责-权-利”体系,给予创新保护和激励。创新离不开个人,而个人仅仅有梦想有蓝图是远远不够的。最近我也在筹备公司的某项活动,在面对成熟的个体时,实实在在、清晰明了的责-权-利的规划和落地远比任何的政策、口号来的有效,而当同事在“责-权-利”体系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得到切实的个人利益和发展,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向组织靠拢。也在思考组织的品牌溢价、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体系,是否在这些落地的政策上有一个细致的体现,确保组织未来重点规划领域的高绩效员工的利益、保障了发展部门的驱动力,先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实现的同时是否企业利益也会最大限度的实现?我想这是否就是企业、组织的意义,团队而非团伙,政策而非制度。


撰稿/2021级周末2班张连捷、2021GMSCM班吴英芳

  • 分享到: